2022年,我国平均每天新设企业2.38万户,中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520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经营收入超过了80万亿元。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脱颖而出,全国已经培育了7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97家。去年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了59%,累计已经有13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27%。
那这些成功进入专精特新产业中的企业有何特色呢?
一、助力我国产业系统性重构
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了制造业细分领域不断专业化分工,从而带来效率、质量的大幅跃升。
专精特新企业既是重构力量的重要贡献者,也不断从重构产生的变化中汲取动能。
例如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产量在六年内增长了十倍,伴随着市场的扩张,原先以汽车、电子为重要方向的供给能力需要进行革新,国内企业开始挖掘新的场景,开发新的产品,满足新的需求,从而对此前国外力量主导的产业格局进行系统性重构,其背后是大量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在细分领域开展创新。
目前行业内已涌现1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覆盖了从传感器、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精密减速机到机器人本体、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各个环节。它们从产业市场扩张过程中获取规模优势,而其壮大也帮助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构建了全产业链的系统型竞争力。
二、构建新的价值创造系统
据悉,认定成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它们规模不大,多数营收规模处于1亿~ 10亿元区间之内,但是掌握技术深度的优势,对于客户理解度更高,更善于感知行业重构的趋势,同时其处于价值链中间环节,是产业链中的”活跃分子”,更容易组织产业链供需部门和技术链产学研部门进行协同创新,并大胆开展制造方式变革、营销服务方式变革甚至是组织变革,从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很多专精特新企业它们在适当的时间,基于合适的技术构建了一个更加高效的新型价值创造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效率大幅提高,综合成本明显下降,供给柔性大幅扩张,供给质量也大幅提升。
三、基于不满足感的持续改进是动力之源
专精特新产业很多企业由于规模不大,在组织层面上很少开展体系化的规划和系统性的管理,因此,企业发展的构思、关键性的决策以及战略性关系的维护往往都由企业负责人推动。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人的认知和愿景尤其重要,关键性的决策大多来源于负责人对于技术和市场的判断,例如在宁波力劲决定配合特斯拉开展超大型压铸设备研制的时候,企业已经判断这个市场具有极大潜力,并早早开展技术储备。
但仅仅选对方向未必能成功,在做出正确选择之后,持续改进是更为重要的成功因素。而持续改进来源于企业的不满足感,企业面对竞争不服输面向客户希望做得更好,面向供应链希望联系更为紧密,然后持续投入来改变产品、技术和组织,因此企业才取得了成功。
2023年,我国提出将力争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8万家,计划培育10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具体政策细节欢迎咨询达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