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新产业的发展史,也是建立自身人才和技术供给保障机制的发展史。人才和技术的结合是深圳高新产业得以繁荣的原因,那深圳都在这两方面做了哪些贡献?
一、打造“技术池”方面
1、深圳通过投入不少于科研资金的30%,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完善基础研究长期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不断提升高新企业认定公司创新能力,让更多企业掌握住竞争还有创新的主动权。
2、推动技术攻关,着力创新企业的组织模式,支持头部企业还有科研平台组建联合体,推动各类型企业实现融通创新;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一技一策”解决创新升级问题。
3、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加速高新企业认定公司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起以科学技术为主的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据统计,深圳已累计建设了多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机构以及各类型的创新载体。
二、打造“人才池”方面
技术是由人才而来,有了人才池,有了研发团队,自然就会有创新技术,“技术池”某种程度上附着于“人才池”,所以“人才池”才是高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之一。
为了往高新企业认定公司输送更多人才,深圳设立了多个引才以及育才的办法:
1、率先进行人才立法制度,出台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完善人才保障相关体系,率先制定人才住房优惠制度。率先实行国内外同行专家主审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
2、深圳规划筹建了多所高等学府,创造了人才到科研机构的新“深圳速度”。深圳高校已成为高层次还有其他人才聚集,以及创新型人才培育的重要平台,而随着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深圳高校正为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注入澎湃动力。
3、按照国内最优、国际领先标准,深圳研究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及奖励办法以及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项目,进一步向实体经济、创新人才倾斜。实施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税优惠项目,推进粤港澳职业资格认可先行先试,推动建立更加利于境外专业人才在深就业的制度体系。
4、福田区推出了高新企业人才奖励政策,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成功的企业管理人员给予最高30万的补贴奖励。
据统计,深圳现拥有600万人才,其中科技类人才占据了三分之一。在这个人才阵营中,包括近1.8万名高层次人才。高校,以及一些高水平科研机构、龙头企业成了集聚人才的重要阵地。
从90年代中期开始,深圳高新产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代,政府也从最初的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创业,走向了系统的科技产业政策设计,以及整体的创新环境打造,最终在21世纪前10年,初步建构了一个成熟的区域创新体系。如今踏入十四五发展关键期,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将走向另一个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