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通过的深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接近90%集中在制造行业,其中一些企业在产业链上发挥了关键的补短板以及填补空白的作用。而要成为行业“小巨人”,企业要经过专业化磨炼、创新、经济效益提升以及聚焦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方面进行重重评选。
2021年深圳在制定的相关方案提出,要力争到十四五结束,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达到一万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达到600家以上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深圳“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要挖掘培育出12600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
如此庞大的数量,深圳为何可以做到呢?
一、优质的企业集群
从深圳已经通过评审的169家“小巨人”整体情况分析,这些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资金的占比都达到了7.63%,是其他企业的2.5倍,收入和净利润增长速度方面都均超过20%,展现了较好高成长态势。
从融资情况来看,因为深圳为企业开通了绿色的通道,截至到2021年9月末,统计总共有140家“小巨人”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获贷比率达到了82.8%,远高于全国71.9%的获贷水平。
近两年,虽然疫情对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但深圳专精特新产业的营收平均增速依然达到两成以上,且含金量高。
当前深圳累计拥有的“小巨人”数量在全国排在前头,其中已有22家在中小板、创业板或科创板进行上市(含已过会)。截至去年的9月底,深圳的新三板上共有36家得到挂牌的企业,数量位居到了全国的第三位,总市值2184.29亿元。为深圳创新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深圳的专精特新产业业绩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二、完善的配套扶持政策
为积极引导更多公司走上专精特新之路,深圳形成了包括政策扶持、完善培育梯队、加强公共服务、加强上市培育、搭建发展平台等在内的一整套完备培育系统。
政策扶持上主要是对已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奖励最高50万、20万元补贴。
加强公共服务上主要通过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启动“赋能服务联盟”以及“湾创之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会”,连接政府部门、汇聚银行资本及相关的资源和专业服务机构等,常态化共同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让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小巨人”,推动更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搭建发展平台上主要是通过举办“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邀请不同产业领域的头部企业选拔出相关项目,来帮助企业对接各类创新创业资源,促进各类企业间的相互融通发展,为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搭建起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依赖于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密切配合,深圳专精特新企业得以不断发展成型,队伍才可以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