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促进经济复苏、重塑竞争优势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相比,我国的数字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完善数字经济人才的战略布局,构建起可以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支点,形成数字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我国对地区的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培育做出了以下几大指示。
一、加快培养数字经济战略
加快数字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培养,壮大数字及经济战略人才支撑。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
要求地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数字经济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问题,引进掌握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的战略型人才。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数字领域高能级人才集聚平台,加力培育引进高层次数字创新人才,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数字人才创新制高点。
目前各地区都在抓紧赶制相关的数字经济人才政策,深圳龙华已于2021年制定并发布了首份数字经济人才认定标准,以最大力度引进从事数字产业化(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以及产业数字化(新型显示、智能制造装备、消费互联网、时尚创意、数字文化、生命健康)等工作,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在数字驱动发展方面具有引领、推动作用的数字战略管理人才、数字技术人才、数字化运营人才。
二、强化企业在人才链中的主体作用
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以及资金链、人才链之间的深度融合。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数字人才开发的关键节点,大力发挥企业人才开发主体作用,核心是推动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激发企业在人才开发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并支持企业开展人才管理创新,建设把薪酬收入、缴纳个税、技术成果转化等作为重要认定标准的人才评价体系,让更多的人才与企业进行“自由恋爱”。
三、加快新工科建设,夯实数字领域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针对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较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滞后的问题,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行“揭榜挂帅”“飞地引才”,探索各种形式的柔性引才机制,帮助企业走出数字化转型“不愿”“不敢”“不会”的困境。
四、推进“数字工匠”建设
推进“数字工匠”建设,培养大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数字技能人才。
加快推动传统劳动力职业能力转型,提升新增劳动力数字职业能力。无论是对先学习再就业、先就业再学习,还是边就业边学习的劳动者,应一视同仁给予数字职业能力培养培训政策支持。把数字职业技能培养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推进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衔接,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积极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鼓励制造业集聚的地方率先探索建立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打造一批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基地。针对中青年、女性、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加快研究制定相应的数字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等,推进就业优先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协同发展,加快数字经济人才引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