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我国为什么要制定专精特新企业政策?

2022-09-21 09:14:27

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将有利于突破我国当前的技术瓶颈,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化发展,但目前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申报道路上,很多企业不能达标,原因在于:

一、企业研发投入效率低

1、首先研发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面临经济周期,产业周期,技术周期等限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虽然研发投入占比高,但绝对值低,往往难以跨越创新的“死亡之谷”。

加上应诉能力普遍较弱,中小企业成为“专利狙击”的主要对象,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呈激增态势。十三五时期,我国有效发明专利转化率在40%左右,与日本等国家的利用率47.6%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其次企业转型风险大收益不确定性高,很多中小企业面临“不会转”和“不敢转”的问题。在推进转型过程中,约有60%公司尚未建立转型路径,35%企业缺乏明确转型战略,难以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顶层设计、战略高度上。

已经进入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也因为多个问题的出现导致无法达到专精特新申请要求,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数字化实际投入金额处在低位,近70%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投入低于年销售额的3%,42%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低于年销售额的1%,仅有14%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超过年销售额的5%。

可以说众多中小企业面对高昂的转型成本想转而不敢转,处于“转型找死,不转等死”的两难困境中。

3、再者由于对所在国法律缺乏了解,常给中小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与海外的标准、需求对接程度低,使得企业不能及时把握市场供需关系,造成投资和经营战略上决策失误。

加上品牌战略的缺失,很多企业的产品认可度不高,市场标准话语权较弱,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瓶颈。由我国率先提出、国际通行的认证认可标准和制度较少,国际认证制度建设和引领能力不足。


专精特新企业申报


面对这种种情况,国家只能出手,结合实情制定出多项专精特新企业政策,希望帮助企业度过这些难关:

一、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推进工业“五基”领域或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补短板”和“锻长板”;加快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健全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建立原发性创新“高护城河”。

二、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中小企业

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数字化转型工具、技术和解决方案;组织发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示范工程,打造低成本、轻量化、可复制的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进行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提供有力支撑。

三、支持中小企业加强国际合作

鼓励和支持重点产业链中小企业在海外设立、并购研发机构,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大质量品牌建设力度,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和商标培育;加强中小企业国外经营投资的风险培训,以及汇率避险管理、贸易新业态外汇结算、借用外债等指导和支持。

四、落实企业梯度培育政策

利用大数据系统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分类管理、分级预判,既要持续发现和挖掘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又要通过示范效应,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申请迈进,组成源源不断的补充战备力量。

支持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成为国策。作为市场主体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要看清大势,把握机会,尤其在疫情经营压力加大、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市场环境下,专精特新申请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公众号1

相关资讯

13128999711

免费测评

立即提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