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梯度中,对不同等级的专精特新企业要求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创新这个词。在各评选标准上,我们可以发现,即使专精特新申报要求逐步加高,但这三大点几乎是相同的:
1、目标企业应当聚焦于本身市场,长期致力于核心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2、企业在生产中重视自身产品质量,努力通过对于企业产品的不断进取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3、企业致力于持续创新,大力投资于研发领域,建立了相当完善的科研团队以及配套设施。
可以说,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出台的专精特新政策,核心的部分主要是审核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设定标准也都是要企业自主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参与产品创新以及生产技术革新。
但是我们都知道,企业创新是需要成本的。
中小企业规模小,还处于成长阶段,如果大量进行创新研发,必然导致资金链的短缺以及回笼失败的风险,所以以往很多企业都不敢贸然砸钱。
但是现在不同了,十四五开幕之年,专精特新政策就被提到了国家发展层面,为了鼓励更多企业申请专精特新资质,政府出手给予配套支持政策,帮助降低中小企业在创新研发过程中投入的成本。
在政策帮助层面,对企业遇到的困难实施“一企一策”,如发布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以及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扶持等;对目标企业在金融补助服务、技术服务还有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等方面进行重点帮扶;开设专门的招聘渠道并提供相关的人才培训优惠;在企业金融服务上进行倾斜。
同时营造“放足好水、养好活鱼”的优良创新环境。围绕专精特新认证需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广“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等先进模式,彻底清除市场准入、招投标等领域对中小企业设置的隐性障碍壁垒,营造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
健全知识产权机制,维护企业知识产权和创新利益。加快推动公共服务机构和科技中介发展,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管理咨询、品牌建设、营销设计、检验检测、人才培训、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
专精特新侧重于强调企业的发展道路方向,其本质在于激励企业努力进行改革提升研发水平,目前我国已培育四批共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多项报告数据显示,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优势进一步凸显,小企业支撑起大创新。
未来在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这条道路上,政府、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都会给予大力支持,在资金、政策、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方面提供精准支持。如果企业想要获得这些福利,要尽早进行专精特新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