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靠引进模仿吸收,再降成本,如今追赶到“无人区”的时候,低成本发展战略已经行不通了。
在此背景下,工信部启动了“专精特新”企业梯形培育工程,通过补短板,锻长板的发展战略对制造行业出现产品优势缺乏、定价能力、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进行整改和升级。
不同于盲目的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模式,专精特新项目要求制造业遵循以下思路进行生产经营:
一、完善产业链各大环节
制造业需摒弃以前的生产样式,从整装制造、综合制造、装配制造转向基础制造。
老牌工业国家大多是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建立起专业协作体系,进而再研制出集成制造、装配制造、T型生产线的。
因此当前我国的制造业也需将装配制造前后链条补完整,具体来讲就是强化“6基”:基础设备、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软件、基础共性技术。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补链、串链、铸链,发展和稳定出一批核心的企业,培育出在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以及隐形冠军。
二、保持专一的发展精神
制造行业必须实现从大到专,倡导专业化生存、专业化发展、专业化引领,坚持长期主义和技术至上,走专业化道路。
三、抓产业链集群的培育
制造行业必须抓住产业链集群的培育。专精特新制造业首先要在一个产业集群中成长,企业群落和产业集群也最容易产出“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
产业集群是一种生态,有创新气氛,汇聚知识并不断迭代更新,可促使集群持续繁衍、壮大,走向专业化、极致化。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将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目前,国内大产业链集群在市场中已经通过竞争合作自然衍化形成了各自的群主、链主。未来,中国参与全球制造业分工和竞争的时候,可能是以这种集群模式来参与,在专精特新企业中嵌入一个产业链集群,再将这个产业链集群加入到全球经济循环当中。
四、融入数字经济时代
如今随着数字经济逐步渗入,专精特新制造业也需要适应数字化、服务化、绿色化的大发展趋势,促使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以实现相互赋能。
当前在东南沿海地区,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已经随处可见。同时,信息化背景下,尤其是“云大物移智区元”时代,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已十分明显。
比如海尔大量员工在做研发、管理、营销、服务;华为有19万员工,主要是工程师,而不是工人;美国的英伟达既是软件企业(现代服务业),但也生产芯片,又是高端制造业。
专精特新项目现在深得全国制造业企业拥护和地方政府肯定,这标志着我国的制造业产业政策开始从选择性产业政策转向普惠性产业政策转变。对于我国的制造业而言,未来将可走向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