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深圳的自主创新主体层层涌现,不仅汇集了超过3万家的科技型公司,还凝聚了超过1万家的高新企业认定公司以及一批在各行各业展露头角的创新型龙头型企业。
其中既包括了华为、中兴、腾讯等极具国际竞争力的公司,还囊括了海量处于关键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和细分领域的“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现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并在创新链、价值链上不断攀升。
除了孕育出大量创新型企业外,深圳目前拥有的各类型从事基础研究、源头创新的载体数量也不胜枚举。这些载体现已成为帮助深圳吸引人才、产生高含金量的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其中一些成果甚至孕育出较高的现实生产力,继而哺育出了新的创新型企业,为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众多创新型的机构、载体和创新型人才共同孕育出大量高价值专利成果,可以说强烈的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深圳的文化之魂,并浸透在深圳的方方面面。
2019年的时候为了能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脚步,市推出了“科改22条”创新举措,推行“悬赏制”、评审专家“邀请制”,项目评审“主审制”以及项目经费“包干制”,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更加符合科研规律。
此外还建立了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以最大限度和力度为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各类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人员等创新主体等“松绑”“加油”。
同时实施大规模的减税优惠政策,推动经济结构的逐步转型升级以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借由政府之手为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加法运算”。
并在企业通过高新评审后,给予高额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即企业为开发新的技术、产品或者工艺投入的研发资金,可依据形成无形资产与否,进行费用扣除,最高可扣除200%。
另外符合条件要求的深圳高新技术企业还可享受到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即纳税的一年内,企业通过技术转让获得的收益不超过500万的部分可以免征收相应的所得税额,如果超过500万则遵循减半征收原则缴税。
深圳把创新从纯科研的活动转变成了与经济相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各大企业的创新研发热情,还提高了企业对创新投入产出的效率。
如今深圳高新产业的市场运行机制得以完善,尤其是无形资产评估制度的建立、技术入股机制的完善以及融资贷款、风险投资还有成果转化等体系的相继组建,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想配套的体制机制保障。
截至目前,这些机制还在推动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促进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与生命健康、新材料、石墨烯等领域部分核心技术水平在世界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