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小企业的生存角度来思考,持续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最大的优势和最本质的特征,是拥有为大企业配套并协同创新的“入场券”。如果中小企业没有高技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将难以进入到大中小企业的融通生态圈中,还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洗牌、出局和吞并。
在资源全球化、多领域的高端配置要求下,难以实行全领域创新,但中小企业根据专精特新标准前进可以从“身微言轻”到“举足轻重”,这类“深藏功与名”的中小企业即将迎来爆发式发展的春天。
在这个风口下,中小企业之间将会出现一场剧烈的比斗,如何通过自身的实力、更高的策略和优化意识,从而跻身“专精特新”行列,并持续在细分行业内领先,是当下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巨大挑战。
在政府政策的相关指引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更新经营理念,调整以往经营心态;同时在新技术、个性化消费所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在内部建立起品质、成本、交期、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步伐。
一、把握企业的总体走向,避免转型的碎片化
中小企业应当遵从专精特新要求,通过规范化的顶层正向设计,建立有序的业务逻辑连接,形成从愿景概念到业务逻辑再到实施步骤的分层设计、评估、治理的过程路线,各个子系统均能有效建立符合各自运行环境需要的业务模型。
二、重视数字转型的实践检验,避免理念空洞
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5G等技术的高度融合,创新还有行业场景的广泛结合,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升级转型的基本要求,应用场景既应着眼于产业链、供应链双链还有新技术开发、流程优化,还应该面向客户与供应商,还应针对企业内部的组织与管理。
三、把控核心技术,避免盲目经营
在推进“专精特新标准”建设中,要结合自身愿景目标和战略规划部署,关键数字技术研究规划,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方的协同创新,把创新研发的主动权利紧紧拽在手中,进一步实现关键且核心的技术可以自主可控。
四,重视企业内部的文化以及员工管理
要搭建“专精特新”的发展模式,需要持久、系统性的变革创新,除了要进行数字化转型,要需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动员企业全员共同参与、迭代前行、长期推进。构建具有数字化新技能的员工队伍,提升企业整体创造和创新能力。
曾经火爆的互联网行业依靠自身的创新模式、人口红利实现了资本下的大丰收,而未来是硬科技创业的时代,无论是头部投资机构还是大企业CVC,将融入到专精特新这场变革中。
截至2021年底的时间,工信部公布的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296家在A股实现了上市,有128家企业已经在上交所上市,有168家已经在深交所上市,另外北交所的成立将为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支持,将让更多前沿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变得踏实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