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深圳全市高企数量达21335家,对比2016年的8037家,翻了近3倍,总数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
其中福田、罗湖以及龙华、龙岗四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企业中,以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居多,占比均超过45%;而在深圳东部,大鹏新区、盐田、坪山组成了生物与新医药研究的集群;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先进制造自动化与生物新医药技术产业平分秋色。
深圳高新企业的迅猛发展首次突破2万家,这是深圳创新力量澎湃的最佳佐证,也预示着深圳凭借着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台阶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而伴随着五个高地目标的建立,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又开始了新的发展目标和追求。
今年4月份,深圳联合多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其中对高新企业这一市场主体提出以下三项建议:
1、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进程
围绕我国重点支持的高新领域,重点关注规模以上有研发投入的、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曾获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的企业、获得过风险投资的创新型企业、大科学装置周边集聚的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常态化培训、帮扶、受理、评审服务。
从中遴选一批与国家级高企标准接近的建立起后备库,力争1—2年内完成认定。对公司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给予最高50万奖励。
2、提升国家级高新企业的发展质量
推动一批规模以下的国家高新企业提高自身的成长速度、壮大认定成为规模以上的企业,对首次达到“四上”标准的,在“小升规”有关奖励基础上增加最高10万元奖励。支持优质国企向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转型,采取资本市场融资等方式,增强国企的创新研发实力。
3、强化国家级高新企业的创新能力
优先在国家高企集群中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端的创新平台还有新型的科技研发机构,推动已经达到规模以上的国家级高新企业实现研发机构的全覆盖,增强创新链还有产业链双链的自主可控。更有力度的融通发展计划,支持大型龙头的高新企业带动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开展相关的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的一个创新活力。
鼓励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参与重大工程建设、重大产业技术研发、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等。对已经认定通过的高新企业和获批入库的高新培育企业,每年给予最高300万研发资助。
以上三大政策可以说是逐步对高新扶持体系的完善,将在更大程度上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高到另一个发展层级。同时也将进一步推进深圳自主创新高地建设,进一步推进深圳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研发基地、研发机构,进一步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的产城融合经济发展模式,逐步放大高新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