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专精特新企业政策设立的意义何在?

2022-09-09 10:12:06
专精特新企业政策 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产业

在产业链发展上,西方先行工业化国家是先分工协作制造零部件,最后再发展集成组装。我国则先有集成组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集成思维稳定了制造业发展方向,但造成了后续的装配虚胖,零配件短缺,整个制造业缺乏发展韧性。

面对逐步被拉开的技术距离,“十四五”期间,我国提出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及专精特新产业等理论,让企业发展细分领域的零配件制造,补上零部件制造、中场技术的基础课。

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有着中国制造的强大基础,但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产业链开始加速收缩,各国开始强调产业的自主性还有可控性、安全性,而不再追求高效的产业链全球布局和低成本。产业链韧性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国也开始陷入沉思,我国制造业走到今天,该怎么定位?处在什么方位、什么阶段?

中国是传统的制造大国,不是现代化的制造业强国。

所谓现代化制造,指的是两大版块,一块叫先进制造,还有一块叫高端制造。先进制造是经过了信息化改造的制造业,如高铁的一些关键零部件轴、毂等,先进制造业方面我国还受制于人,还不能完全国产化。

高端制造业的典型是“双机”,如飞机和手机。虽然现在我国能处理手机里的驱动程序,但是离建立一套生态系统还很漫长。

面对这一层层卡脖子的技术,我国逐步放弃了以往主要靠引进模仿吸收,再降成本,再搞创新的路子,开启了“专精特新”企业梯形培育工程。


专精特新产业


这个工程是我国近几年提出来的一个政策,目的是为了攻克各项卡脖子技术,实现技术自有化,不再受制于人。

工程分成“四个梯度”对中小企业予以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

从培育路径可以看出,政府希望中小企业通过专精特新企业政策,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促其成长优质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冠军企业。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制造业产业政策从选择性产业政策转向普惠性产业政策。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这也将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走“专精特新”逐渐成为确保供应链核产业链稳定安全,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攻克技术攻坚战,还有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一大重要保障。

去年我国在多个会议提出,将多举措激发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截止目前,已公布了三批专精专特新企业,企业范围涵盖了制造行业各大关键细分领域,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

接下来国家将继续发力,认定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并以更大的专项资金奖励力度来扶持更多企业,企业想知道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政策,可咨询达晟信息



公众号1

相关资讯

13128999711

免费测评

立即提交
返回顶部